傣族竹樓
傣族人居住區(qū)地處亞熱帶,氣溫高,因此傣族竹樓都在平壩近水之處,小溪之畔大河兩岸,湖沼四周.凡翠竹圍繞,綠樹成蔭的處所,必定有傣族村寨。大的寨子集居二三百家人,小的村落只有十多家人。房子都是單幢,四周有空地,各人家自成院落。騰龍沿邊的住宅,多土墻平房,每一家屋內(nèi)亦間隔為三間,分臥室客堂,這顯見是受漢人影響,已非傣族固有的形式;思普沿邊則完全是竹樓木架,上以住人,下棲牲畜,式樣皆近似一大帳篷,這與《淮南子》所記“南越巢居”的情形完全符合,也正是史書所記古代僚人“依樹積木以居”的“干闌”住宅,這算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。這類竹樓下層高約七八尺,四無遮欄,牛馬拴束于柱上。上層近梯處有一露臺(tái),轉(zhuǎn)進(jìn)即為一長(zhǎng)形之大房,用竹籬隔出一個(gè)角來做主人的臥室并兼重要錢物的存儲(chǔ)處;其余便是一大敞間,屋頂不甚高,兩邊傾斜,屋檐及于樓板,故無窗。若屋檐稍高者,則兩側(cè)亦有小窗,后面亦開一門,樓的中央是一個(gè)火塘,無論冬夏,日夜燃燒不媳,煮飯烹茶,都在這火上,主客集談,也都圍爐而蹲或坐。屋頂用茅草鋪蓋,梁柱門窗樓板全部用竹制成。此種住宅的建筑,極為便易,只須伐來大竹,約集鄰里相幫,數(shù)日間便可造成;但也極易腐毀,每年經(jīng)雨季后,便須重加修補(bǔ)。土司頭人的住宅,多不用竹而以木建,式樣仍似竹樓,只略高大,不鋪茅草而改用瓦蓋頂。西雙版納境內(nèi),傣族自己能燒瓦,瓦如魚鱗,三寸見方,薄僅二三分,每瓦之一方有一鉤,先于屋頂椽子上橫釘竹條,每條間兩寸許,將瓦掛竹條上,如魚鱗狀,不再加灰固,故傣族屋頂是不能攀登的,若瓦破爛需要更換,只須在椽子下伸手將破瓦除下,再將新瓦勾上就可。
吊腳樓
吊腳樓是土家、布依、苗族、侗族、壯族、水族等少數(shù)民族的傳統(tǒng)建筑。
土家族愛群居,愛住吊腳木樓。建房都是一村村,一寨寨的,很少單家獨(dú)戶。所建房屋多為木結(jié)構(gòu),小青瓦,花格窗,司檐懸空,木欄扶手,走馬轉(zhuǎn)角,古香古色。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,院前有籬笆,院后有竹林,青石板鋪路,刨木板裝壁,松明照亮,一家過著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田園寧靜生活。土家族,全國現(xiàn)有人口5704223人,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,湖北恩施。此外,四川省的石柱、秀山、酉陽、黔江等縣也有分布。